桃源戶外
首頁 》 知識小學堂 》 戶外活動的穿著-穿出自己的風格

戶外活動的穿著-穿出自己的風格

首先應注意:

所謂的穿出自己的風格,並非要你追求戶外流行時尚。而是穿得聰明! 在野外你能見到各種類型穿著的人們。有人會身著最新材質的功能性戶外服飾,卻也有人是流行的時裝打扮。除了每個人品味不同之外,每個人仍有不同的穿著喜好與方式。希望以下所談的幾項原則可以幫助你穿出最合適的裝扮。

以下我們將談論面臨各種野外環境皆能穿著舒適的戶外打扮。這些技巧對你而言也許不夠周全,你必須在嘗試與錯誤中建立一套更適合自己的方式,希望以下的建議可以幫助你減少不必要的錯誤。 建立一套個人化的穿著技巧相當費時。而且戶外裝備材質、也不斷的創新。所以我們仍需持續嘗試不同的系統並調整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。我們的目標是越簡單越好,儘量簡化所有的步驟及裝備重量。

聰明的戶外穿著

要了解如何選擇戶外穿著,首先要懂得穿著的目的。在戶外,你無法隨心所欲的掌控天候與氣溫,因而你所選擇的衣物必須能保暖、能擋風、雨天時能保持身體乾爽。而在沙漠般的炎熱環境,衣物也必須能保護你免於熾熱陽光的傷害。在野外,以多層的衣物來搭配遠較穿著一件多功能的外套(例如內有Gore-Tex夾層的刷毛大衣)來的有用,因多層衣物可讓你在調整穿著時具備更大的彈性。有些衣物藉由封閉的空氣層設計來保暖,溫度越低,你可穿越多層來保暖。具備這種隔絕空氣特性的材質包括羊毛、鵝毛及多種人造纖維。其他衣物則多以能擋風或雨水的材質來製作。

棉質

僅能於溫暖的好天氣穿著,不建議戶外使用。棉質屬於吸水材質,一旦濕了就無法保暖,更不易乾,因此我個人最多只帶一件T恤出門旅行。若像在海島型氣候的高山潮濕寒冷地區活動時,就不應該攜帶棉質衣物同行。

人造纖維

材質範圍相當廣泛,這都要拜紡織技術發展之賜。人造纖維用以保暖,主要可分為兩大類:隔溫層及排汗層。隔溫層用以阻絕寒冷:如仿刷毛料到Primaloft等多種材質可供選擇,可效隔絕身體及外在環境的溫度,並快乾為其特性。排汗層指的是接觸肌膚的保暖層,除了阻絕寒冷,它更可將肌膚表面的水分(汗水)排出,使你更溫暖乾爽。目前市面上有相當多的人造纖維種類皆聲稱擁有最好的成效。

羊毛

這是不曾被淘汰的傳統材質。來自羊毛的純天然纖維材質,人們使用至今已有幾世紀之久。羊毛對於水分亦有阻絕效果,但乾燥的速度不如人造纖維快速,通常也較重。然而羊毛本身具備天然的羊毛脂,使得羊毛具備了比多數的人造纖維不易發臭的特性。羊毛脂有耐髒及抗臭的功能,羊毛材質可有效減少你十天的旅途跋涉可能發生的惡臭(至少對衣物本身有效)。等級越高的羊毛,富含越多的羊毛脂,也越不會發生搔癢的情況。

羽絨

重量和保暖度成正比的最佳案例。羽絨是鴨、鵝等鳥類生物用以保暖的鬆軟物質。這種保暖用的羽絨位於鳥類羽毛的底層,形成一層緊密耐用的隔絕層,亦不易沾濕。一旦濕透,羽絨層將不再蓬鬆,並會感覺像是一層濕麵糊沾黏上你的外套,更不可能恢復乾燥。因此如同棉質衣物,我建議從事戶外活動時不要攜帶太多羽絨製品,尤其是潮濕地區或氣候的旅行更應極力避免使用。

該攜帶何種衣物

衣物的選擇取決於旅行的地點與季節。以下是一些基本概念說明: 上半身的衣物

依不同的季節和個人狀況,通常以三到四層衣物的搭配最為恰當。除非是特殊天候的地區(如極寒冷地區),在夏季我建議選擇三層以內的搭配。 這裡指的分層是就個別單一件衣物而論。保暖層指的是如同羊毛、人造纖維或羽絨等可阻絕空氣的衣物,不包括雨衣及風衣。輕薄的外衣及背心在這裡以半層衣物來計算。 建議選擇的搭配中,除了保暖衣物,必定還包括一件人造纖維的排汗衣。首先,你必須瞭解它們在重量及厚度上的差別,質地越厚則保暖效果越佳。別為了減輕背包重量而貿然僅帶三件輕薄衣物上山,而應準備不同種類及重量的衣物因應。舉例來說,通常攜帶:

  • 內層:一件輕薄的排汗衣;
  • 中層:一件中等重量的刷毛衣、羊毛衣或Power Strech材質的衣物(亦有其他材質也能達到相同效果)。以及一件較厚重的羽絨或人造纖維填充外套(相當於Polartec200~ 300)。
  • 外層:在像台灣多雨的海島型氣候,攜帶一件輕量化的防水透氣夾克(如Gore-Tex或PriCip)是從來不嫌多的衣物。

若在台灣冬天高山的雪地活動或行經較冷的地區,我會多準備一件中等重量的背心或多功能風衣(如Dri Clime Windshirt)。需特別注意的是,你所攜帶的衣物必須能夠相互搭配,除了能個別單穿,更必須可同時全穿上身,而不感覺窘迫。記得於店內購買時或出發旅行前做好確認。

下半身的衣物

除非你很容易著涼,一般來說,準備兩件下半身的保暖衣物及一件防水透氣雨褲就已經足夠。唯一要注意的是,最好攜帶兩件下半身的保暖衣物,寒冷時可同時穿上以求保暖。其中一件宜選擇較輕薄的、另一件則稍微厚重點的長褲。再加上一件防水透氣雨褲。防水透氣雨褲需保留能容納兩件保暖褲的空間,所以不可太小。最好可以在購買前先行試穿。

風衣

每當提到防風裝備,我往往先想到那些用未上塗膠的、輕薄的尼龍材質製作的產品:防風、透氣性佳、防蟲咬、重量極輕。風衣及風褲都需要準備,因為穿著的機會多,具備口袋設計尤佳,可讓你隨手放置打火機及護脣膏。挑選風衣時切記確認它可穿套於你所有衣著外,包括你的雨衣。有些人喜歡把Gore-Tex或其他類似的透氣防水材質當作風衣/雨衣來使用,並無不妥,只是對我來說不太適用。我寧可分別準備一件超透氣的風衣及一件極防水的雨衣。

雨天裝備

在台灣地區的春、夏、秋三季我建議使用的雨衣是輕薄的防水透氣材質。市面上各大品牌的戶外服飾皆有類式的產品,設計上最好為輕量、好收納及有腋下透氣孔為佳。在冬季時你則需要一件表布較為厚重的雨衣(如:三層結構的雨衣),一因應較寒冷及強風的氣候。雨褲則需依你所從事活動地區的自然環境而有不同。如在芒草多的地區,你可能需要一件較耐磨的雨褲。一般較為大眾化路線的狀況,我會建議以輕量化’、好收納為主。綁腿也是一樣不可或缺的雨天裝備。在雨天使用綁腿時記得先打上綁腿再穿上雨褲。也就是說雨褲的褲管必須在綁腿的外側。綁腿除了有防雨、防露水的效果之外,還有防止灰塵及樹枝掉進您的鞋子裡的功能。別覺得可笑,雨傘在多雨地區可是相當好用的工具!只要不是風大的地區,雨傘非常實用,時下時停的毛毛雨也無所謂。使用雨傘時,你既可繼續穿著透氣風衣而無須換穿雨衣,烹煮時更可保持爐具乾燥不淋濕。在台灣高山使用雨傘還有很好的防紫外線效果。

頭部

附有帽沿的帽子皆有遮陽的作用。選擇帽子的唯一重點是當你不使用時容易收納,像是棒球帽或鴨舌帽就很合用。如果陽光強烈到會曬傷頸部或耳朵,可先以大方巾覆蓋後再戴帽子,或選擇具有完整大帽沿的帽子。天冷時保護頭部的工作額外重要。因為頭皮表面佈滿血管,大量熱量會從頭部流失(65%的體熱是由頭部散失)。千萬不可低估保暖帽的重要性,使用覆面頭巾或彈性領巾也可加強頸部保暖(俗稱百變頭巾,相當建議使用)。有句登山界的名言這麼說:天冷時在您加上一件保暖衣物前,請先戴上帽子!

四肢

通常,會隨身帶著一雙薄手套(羊毛或其他較厚的布料如Power Strech材質)上山。如果你要前往雪地或其他惡劣天候的地區,你還需多帶可加套於外的連指手套或尼龍外罩,通常這雙手套還需兼備防水的功能。從事戶外活動,雙腳當然更不容輕忽,你至少該準備多雙襪子來因應長程旅行(一星期內的旅行約使用三雙襪子)。厚重羊毛襪或羊毛與人造纖維混紡材質為佳。準備三雙襪子,行走時穿著的一雙,一雙預備於汗濕時更換,另準備一雙於營地活動及就寢時穿著。我習慣於行走時穿著兩雙薄襪或是一雙較厚的襪子,並非為了保暖,而是在足部受力時可提供叫好的緩衝,其效果顯著尤其在長時間行走時對膝蓋也很有幫助。鞋子部分除了健行所需的高筒登山鞋(最好是具備防水功能)之外,最好多準備一雙較輕便的鞋子以從事一般日間的行走。款式不限,有些人喜歡穿著涼鞋,我個人則習慣準備覆指的網球鞋(或輕便的野跑鞋)。雖然穿著涼鞋可讓雙足通風舒適,但因保護效果不如其他鞋子好,而雙足又是戶外活動時最重要的交通工具,因此我儘量避免攜帶涼鞋。切記鞋子是提供足部保護(免於有刺植物或尖銳石頭傷害)及雨天或雪地保暖的重要工具。要注意的是:在您選擇登山鞋時需攜帶您的羊毛襪一起到戶外用品店,再請店員幫您試鞋子的大小。如從事雪地裡的健行活動,建議購買一種由羽絨或是由人造纖維製成的襪套。可在營地與您攜帶的野跑鞋搭配使用。

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?

如果你難以決定該攜帶哪些衣物,首先放棄那些用來以備萬一的衣物。請實際地依你所會面臨的真實天候來考量。拿出最糟情況下用得上的衣物後就此打住!別抱怨天冷,除非你已把所有帶來的衣物都穿上身;若還是覺得冷,就吃高糖分的食物、將山貓水瓶加入熱開水以一條頭巾或是毛襪包裹後放入胸前口袋。再不然,就紮營躲進你的睡袋吧!